三天攻下柬埔寨?泰国外长赴美求助,47国收到通知,中方亮出四字忠告。
泰柬边境争端由来已久,核心焦点是柏威夏寺及其周边区域的归属。1962年,国际法院裁定该寺归柬埔寨,但泰国始终不服,称其为“被窃取的领土”。 多年来,双方围绕这一区域多次发生冲突,2025年7月的这次冲突尤为激烈,背后有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。 6月,泰国总理佩通坦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通话录音泄露,佩通坦称洪森为“叔叔”,并批评泰国军方激进言论,引发国内哗然。泰国军方认为政府软弱,民意沸腾,佩通坦因此被暂停总理职务,政局陷入混乱。 柬埔寨方面,洪森的儿子洪玛奈作为现任首相,借冲突展现维护国家尊严的形象。他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,宣布将全力保卫领土,赢得国内支持。 冲突还涉及经济利益,柏威夏寺附近可能蕴藏稀土矿资源,双方都觊觎其开发潜力。7月16日,泰国巡逻队在争议地区触发地雷,三名士兵受伤,泰国指责柬埔寨新埋地雷,柬方则称是旧雷遗留,矛盾进一步激化。 7月24日,边境爆发激烈交火。柬埔寨动用BM-21火箭炮,泰国则出动F-16战机反击,双方在柏威夏寺及Ta Muen Thom区域展开激烈争夺。 柬军利用地形优势,依托防御工事抵抗泰军进攻。泰国VT-4坦克和战机虽具装备优势,但受限于复杂地形和柬军游击战术,进展缓慢。 冲突造成严重后果,20多名平民死亡,13万多人被迫撤离,边境村庄一片萧条,学校、医院关闭,经济活动停滞。 泰国军方司令本辛曾扬言“三天攻下柬埔寨”,但实际战况远非如此。柬埔寨军队虽装备老旧,却凭借熟悉地形和顽强作战能力,多次挫败泰军攻势。 泰国空军虽摧毁部分目标,但地面部队受阻,后勤补给线频频被袭。国际能源署警告,冲突可能影响中泰铁路等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施工被迫暂停。泰国代理总理普坦警告,事态可能升级为全面战争,语气强硬,试图稳住国内局势。 泰国外长玛里迅速展开外交行动,飞赴纽约联合国总部,在安理会闭门会议上指责柬埔寨违反国际法,提交冲突时间线和证据。 泰国向47个国家发出通报,寻求国际支持,试图将冲突国际化,减轻军方压力。柬埔寨则针锋相对,向安理会提交诉讼,指控泰国越境挑衅,强调自卫权利。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展开激烈交锋,全球媒体密切关注,东南亚局势成为焦点。 中国作为区域内重要国家,迅速表明立场。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表示,中泰、中柬均为友好邻邦,呼吁双方克制,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。 中国提出“劝和促谈”四字立场,强调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。中国驻两国大使馆发布安全提示,提醒公民远离边境。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积极斡旋,外长安瓦尔召集紧急会议,呼吁停火。联合国安理会于7月25日召开闭门会议,讨论防止冲突升级的方案。 其他国家也纷纷表态。美国作为泰国盟友,呼吁立即停火,保护平民,寻求和平解决方案。马来西亚、印尼等东盟国家敦促双方通过对话化解分歧。 巴西、加拿大、法国、印度等国表达关切,发出旅行警告,建议公民避开边境地区。柬埔寨指责泰国攻击文化遗产地,称泰军炮火损毁柏威夏寺,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入。泰国则否认指控,称未针对民用目标,双方各执一词。 冲突的复杂性不仅在于领土争端,还涉及两国国内政治。泰国因“通话门”事件导致政局动荡,军方与政府矛盾加深,佩通坦的暂停职务使执政联盟面临分裂风险。 柬埔寨方面,洪玛奈通过强硬应对巩固国内支持,洪森则在幕后协调,维持家族影响力。两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,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立言论,加剧紧张气氛。